青春不负“检察蓝”
——博爱县人民检察院 毋佳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博爱院第四检察部的毋佳欣,是一名“入伍”不到两年的检察“新兵”。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不负“检察蓝”》,下面我想用三句诗来分享我的“赶考历程”。
第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1年9月,带着青春的憧憬和热望,我通过省委选调生考试,成为博爱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员,如愿穿上了梦想的“检察蓝”。过了最初的新奇和兴奋,使命和压力便相生相伴。按照省委对选调生的要求,我来到鸿昌街道西庄村开展为期两年的基层锻炼。村里来了一名大学生,村里来了一名“检察官”,村民们奔走相告,村支书和两委干部亲切地带着我开了座谈会,我了解到,西庄村是城中村,总面积约660亩,常住人口1320户5600余人,民风淳朴,乡风文明。从大学生到村民,从“象牙塔”到农村,基层工作极具挑战,如何和村民交谈?如何取得他们信任?如何规范召开村民大会、党支部会议?如何高效完成村务工作?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慢慢摸索,不断追赶大家的步伐,从小心翼翼到自如地入户走访,从不知所措到有的放矢地宣传政策,从不熟悉党建工作到创新建设五星支部,从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到疫情防控接近60天的坚守,不分昼夜,填报各类数据表格数以百计,发放物资近千件……我听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鼓励,村民们最朴素最真挚的赞美给了我,“这小姑娘真好、真负责”。这个过程是扎根的过程,也是我的初心与使命推着我前进的过程。我知道前路压力重重,但我始终相信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二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村民们听说村委来了个“检察官”,纷纷找到我咨询法律问题。一个眉头紧锁的老汉引起了我的注意。经了解,老汉姓王,20多年前与一名山西女子结婚,领结婚证时该女子使用了虚假证件,随后该女子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20多年过去了,王老汉有了新的感情,但是因为之前有过“婚姻登记”,无法与自己的爱人领取“结婚证”,期间多次向法院起诉“离婚”,都因证件不符被驳回。我想这不正是在行政检察监督受案的范围内吗?我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到我所在的部门,案件受理后,我和同事们一起查阅了20多年前的婚姻档案,并远赴山西调查取证,几经周折,向县民政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最终撤销了这桩困扰王老汉多年的“婚姻”。王老汉给我们送来了锦旗,他指着我说,“小村官能办大事哩!”,舒展的眉头下面泪光闪现。通过自身工作解决群众难题,切实将法律监督职能在群众中发挥实效,是我工作的“必答题”,望着这面锦旗,抚摸着熠熠生辉的检徽,我为自己加油,努力吧,用自己的莹莹之光为法治的天空增辉添色。
第三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提起检察官,人们常想到的是公诉人在庭审上的唇枪舌战、庄严肃穆,当我来到了第四检察部,当我开始熟悉我将要从事的检察公益诉讼业务,我才知道我们的办案现场更多的是在天地间、百姓中。近两年来,我积极协助部门同事对村内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进行排查,在开展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时,我对小区内存在的飞线充电问题及时进行宣传和劝诫。从生态环境到违法占地,从飞线充电到个人信息保护,我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村内治理,保护国家、社会、公民利益。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新时代号角已经吹响,作为青年干警,我将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心,用自己的青春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赶考路上有我,青春闪耀检徽。我将勇于传承检察建设的接力火炬,贡献自我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