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检察院多举措密切代表联络
助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博爱县检察院以“高质效检察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络沟通,积极构建“人大+检察”工作新格局,实现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双向奔赴、叠加赋能,助推各项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机制,主动作为,探索代表联络新模式。一是健全机制强规范。研究制定《博爱县人民检察院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实施目的,组建以检察长为组长的工作协调小组,确定联络事项、联络方式、牵头部门,以及督办、转交、通报等内容,确保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二是主动联络见行动。该院与县法院联合成立检、法联络人大代表工作组,同全县七个乡镇、两个办事处共计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对接,制作发放联络卡,定期参与人大代表团例会,主动“走出去”与代表们加强联络,共走访各级人大代表14人次,其中,院党组成员带头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4次,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先后收集人大代表反映问题18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18件。三是改进方式提质效。与县人大常委会结合,根据代表各自职业特点、关注领域及问题、是否参加检察机关组织的活动等内容,建立人大代表个性化档案,组建微信联络群,并将符合条件且有意愿参与检察工作的9名人大代表纳入该院听证员库,确保代表联络工作有渠道、有载体、有实效。同时,依托“博爱检察”微信公众号,开创“人大代表话检察”专栏,将人大代表意见融入检察机关日常履职全过程,以人大监督提升检察监督办案质效。
二、明确重点,积极邀请,拓展代表联络新路径。一方面,聚焦重点工作。围绕邻里纠纷、轻微刑事案件、民事诉讼监督、行政争议化解、公益诉讼等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依法能动履职,促进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关系修复。在办理多起“小过重罚”案件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件时,该院坚持办前沟通、办中邀请参加听证、办后回访机制,共同推动行政部门进一步落实柔性执法,努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拓展监督渠道。秉持“应邀请尽邀请”原则,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公开听证、宣告送达、案件质量评查等司法办案活动,对案件的监督方式从常规的听取审议工作报告,扩展至全流程参与、全要素监管。在邀请省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过程中,针对代表提出的涉企矫正对象外出审批不畅的问题,该院与县司法局多次会商,会签了《博爱县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经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涉企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开展生产经营的申请、审批、管理、销假以及检察监督等工作,相关做法得到代表充分肯定。
三、压实责任,认真落实,展现代表联络新成效。一是制定“工作表”。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分析研究,梳理人大代表的关注点,制定办理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对标对表,扎实做好意见建议分析分办、沟通联络、协调推进等工作。面对办案中发现的“失管”儿童安置难的问题,该院主动听取市人大代表杨应芬建议,并与其建立的爱心组织对接,先后帮扶困境儿童10名,助力1名未成年人考入大学,4名未成年人成功步入社会。二是压实“责任链”。健全完善“党组直接部署,分管领导跟进指导,办公室督办催办,承办部门负责人和承办人具体负责,院领导当面答复”的闭环式办理流程,确保代表意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1名人大代表提出辖区部分自动售货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建议后,该院高度重视,安排管领导带队在一周内完成调查核实,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整改到位,检察长当面答复办理情况,得到代表充分肯定。三是答复“多模式”。做精做细答复工作,综合运用上门答复、微信答复、发文答复等方式,定制化开展答复工作,打通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的“最后一公里”。及时答复已办结事项,一时难以解决的实事求是说明情况,努力争取人大代表的认可、理解和支持。今年以来,该院对人大代表转交案事的回复率100%,满意率100%。
(据博爱县院材料整理;供稿人: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