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人民检察院开拓工作思路
采取三项硬措施做实代表委员硬联络
一体提升检察工作监督力影响力
焦作市检察院把代表委员联络作为为检察工作现代化聚人心、强合力、增后劲、扩影响的重要抓手,持续强化制度机制支撑,创新开展常态化联络,深化协作式履职,用零距离、面对面、亲历式联络让代表委员深入了解、熟悉检察工作,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争取代表委员真心认同、支持检察工作,以代表委员联络工作高质量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
一、建立双向衔接机制,增强代表委员成就感。一是凝聚履职合力。推动市人大、市政协印发文件,建立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建立意见征集、衔接转化、督促落实、定期通报等制度,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来源渠道,共同解决建议提案落实难题和公益保护问题,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同向发力、多赢共赢。截至目前,累计接收建议提案1100余件,立案办理52件,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突出协作重点。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护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建立工作台账,精准分析研判,让服务大局有抓手、服务群众有成效。先后督促清理南水北调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固体废物5000余方,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案件10件。三是狠抓制度落实。对于共同监督事项,市检察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调研、询问、质询,保障建议提案能落地、受重视。1名政协委员连续6年提出保护莲花池石碑文物的提案未能得到解决,武陟县检察院督促有关部门找回一通遗失石碑、修复一通残破石碑,恢复了莲花池石碑原貌,助力擦亮“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金名片。该案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二、创新沟通联络方式,提升双向奔赴主动性。一是“进站”沟通联络,拉近心理距离。常态化开展“检察长(检察官)进代表联络站”活动,两级院“一把手”先后17次进站宣传“四大检察”职能,与265名基层人大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制作发放联络卡,收集建议36件,让日常联络更加精准高效。联合市人大常委会到10个县区召开座谈会,激发广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二是开展同堂培训,借力深化监督。采取互动式讲解、案例式研讨、情景化模拟等方式开展互动式培训,引导代表委员结合自工作领域和专业优势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参与案件办理,提出专业意见,帮助优化办案思路。在温县检察院办理的铁棍山药地理标志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中,人大代表为检察干警开展地理标志相关专业培训,协助精准提出检察建议,现场指导相关部门查处16家山药经营企业和印刷企业,督促销毁错误使用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包装箱2万余个。三是做实案件办理,回应社会关切。明确办理意见建议的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限,重要案事件纳入“13710”督办,跟踪掌握办理情况,定期反馈进展。2024年以来,共办理意见建议112条,办理转交案事件11件,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1名人大代表提出某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的建议后,解放区检察院迅速立案,邀请代表参加磋商会,在中高考前夕彻底解决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问题,市检察院“一把手”当面答复办理情况,得到代表充分肯定。
三、精准搭建协作平台,强化同频共振聚合力。一是设立代表联络站,推动协作履职常态化。马村区检察院与马村区人大常委会会签《关于建立人大代表驻检察机关监督联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全国人大代表金方工作室”,凝聚“人大+检察”监督合力。 沁阳市检察院设立人大代表监督联络站,聘请5名人大代表为驻检察院联络代表,先后邀请代表参加检察建议送达等各类监督活动48次,有效推动黄(沁)河非法采砂、清四乱等问题整改。二是链接优质资源,做优未成年人保护。温县检察院对接全国人大代表赵红果,设立“红姐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由赵红果牵头,吸收7名省市县代表组成人大代表关护团,将全县11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拓展为“红姐姐工作站”延伸场所,及时掌握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动态。已发现涉未成年人线索12条,司法救助6人,推动7名困境儿童享受优待政策。三是邀请担任涉农检察联络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孟州市检察院聘任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涉农检察联络员,由派驻乡镇检察岗负责日常对接,定期召开座谈会,搭建检民“连心桥”,谋划基层治理对策。截至目前,累计收集问题线索6条,全部办理答复。
(据各县市区检察院、市院第六检察部材料整理;撰稿人:王基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