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县检察院携手樊登读书协会
对“边缘”未成年人开展“临界”预防效果显著
近年来,针对涉罪未满16周岁、尚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日趋增多这一状况,武陟县检察院携手樊登读书协会武陟分会,通过制定好帮教方案、组织好线下读书活动、开展好亲职教育等措施,将书籍的力量运用到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中,有效减少了未成年人涉罪风险,实现了司法办案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该院未检部门携手樊登读书协会共对19名涉案未成年人实施心理疏导,对4名高危未成年人进行临界预防,对10名因家庭教育缺失而“误入歧途”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开展亲职教育。
一是制定好预防帮教方案。结合涉案未成年人实际,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为涉案未成年人“量身定制”详细完备的“临界”预防帮教方案。与樊登读书协会一道,为涉案未成年人精心挑选《非暴力沟通》《当良知在沉睡》《宽恕》《心的创建》《幸福的方法》等优质书籍,同时将这些书籍的视频、音频、图文等内容通过微信、QQ等媒介一并推送给他们,将书本知识以一种全新方式呈献给他们,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在潜移默化中筑牢涉案未成年人精神“防护墙”。
二是组织好线下读书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线下读书活动,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前,督促其在考验期内完成规定的阅读书目,并采用撰写读书笔记、分享感悟、角色扮演等方式,就打架殴斗、寻衅滋事、故意毁坏财物、盗窃、抢劫等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讲解,使涉案未成年人明白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坚决不能做,引导涉案未成年人吸取教训,真诚悔罪,提高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真正达到涤荡心灵、触动内心的效果。
三是开展好亲职教育活动。在预防帮教和线下读书活动的基础上,由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以“矛盾与冲突处理”为主题对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开展亲职教育活动,向未成年人父母普及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应对办法,指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日常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父母的改变、家庭氛围的改善,为涉案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如在办理两起聚众斗殴案时,案件承办人发现两案中各有一名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高危未成年人,遂联合公安机关、樊登读书协会共同对其二人开展“临界”预防。通过组织两名未成年人及其父母参观法治宣传版面、宣读《训诫书》、书写悔过书和梦想计划书等活动,教育引导两名未成年人改变认知,向善向美,并要求两名未成年人的家长要吸取教训,在今后的生活中,重视家庭教育方式,不放任,不纵容,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